不变的是那颗坚定的心
——《缉毒尖兵》创作谈
文/ 胡正第
当《啄木鸟》第11期发出报告文学《缉毒尖兵》后,我手捧杂志,云南省保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流动查缉大队民警的身影,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们在边境与毒贩英勇战斗的壮举,不禁再次让我泪湿眼眶。
这个流动查缉大队成立20年来,日夜奔跃在西南边陲,在山路林间展开公开查缉,大山追捕枪弹横飞,披风冒雨飞身肉搏,潜入境外毒巢卧底侦查……拼尽全力将毒品犯罪活动绞杀在各个黑暗角落,战功赫赫、威震边关,先后缴获毒品3.577吨、抓获毒贩3609人,总结形成的技战法在全国推广,队伍中先后涌现出“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明正彬、张宏林等响誉全国的禁毒英雄,成为边境打击毒贩最凶猛的“死亡虎口”。
今年5月,我深入保山边境,对流动查缉大队进行了伴随式、跟踪式采访。采访期间,经保山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赵南方指示、政治部主任侯向华安排,特批我与队员随警作战。
之前,我了解到队员们与毒贩战斗的事迹很多,来到队上后便分头与重点案件的当事队员们进行座谈采访,因为同一个缉毒案件的几个抓捕队员在一起,由主办队员主述、其他参与队员补充,能够快速地多方位呈现案发现场真实情况,采访效果会事半功倍。
第二天收队吃过晚饭,我和几名队员进行座谈。当抓捕一组组长李春友、二组组长杨树飞及杨大山等五名队员走进会议室时,他们个个都是“熊猫眼”,像戴着一副黑色眼镜。
我问李春友:“你们还没洗脸吧,脸上怎么是黑的?”
李春友“哈哈哈”一笑,对其他几个队员笑道:“请你们都把‘墨镜’取下来。”
杨大山说,他们为了查缉毒贩,经常是在半夜三更出动,大多时候一个月要在边境上查缉二十多个通宵,“熊猫眼”是熬夜熬出来的,这副“墨镜”已经戴有好多年了。
李春友说:“大前年他和几个队员去补办身份证,照相时自动照相机提示他们:请不要佩戴黑色眼镜。”他们感到奇怪,都没有戴眼镜啊,工作人员反应过来,发现他们个个都是“黑眼圈”。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硬是没有照下相片,最后只有到照相馆里去进行人工照相。
采访期间,在大队长李全帮、中队长苏鹏云等带队上路查缉中,我都要跟着随警作战、跟踪采访。一天一大早,我跟着苏鹏云和队员们来到边境施甸卡点查缉。午饭时分,苏鹏云带着我来到公路边,说道:“在这里,我们和毒贩展开过好多次战斗。”
他说,2016年3月17日晚11时,一辆越野车从边境开过来冲卡,被我们的货车拦截后,越野车突然又倒车调头逃跑,队员冲上前围捕。越野车副驾驶座上男子举枪射击,子弹打在队员胸口上,将防弹衣打了一个大洞,队员用冲锋枪还击,黑夜中枪声响作一团,像围绕着一辆不停倒退又不停冲闯的疯车燃放鞭炮一样,火光四闪,烟雾弥漫。队员们将两只轮胎击爆,越野车还是拼死撞开一条缝冲了过去。队员们开车急追3公里后,在大山上将两名男子抓捕归案,当场缴获海洛因15.6公斤、手枪一支、手榴弹两枚、子弹21发。
李大队长说,毒贩不仅单兵抗捕,还“兵团式”攻击。一次在边境抓捕毒贩时,一辆微型货车开到境内100多米,中队长马光宏带领4名队员在山道将车堵住,正当他们检查时,突然从境外冲过来30多名端着长短枪的歹徒,边冲过边境边向他们射击。李大队长举枪开了一枪,站在公路中间高声命令:“我们是中国警察,正在抓捕毒贩,你们赶快退后,否则你们将承担严重打击后果。”武装毒贩们停顿十几秒后,吼叫着一步一步往后退去。歹徒后退到境外树林边,又对着这边扫射了一阵子弹。
像这样的战斗,在边境经常发生,民警们时常受到生命的威胁。他们的查缉战斗非常激烈、非常感人。他们不仅查缉、抓捕、枪战,更危险的是卧底侦查。中队长和勇就是其中一位卧底英雄。
和勇当时在腾冲市边境猴桥镇永兴村参加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我驱车六百多公里,连夜赶到村里采访和勇。
和勇三十一岁,精干的中等身材、帅气的外貌,穿着那身深蓝色的警用作训服显得更加精神,特别是他那双闪着光芒的眼睛,充满了灵气和智慧。
在村子小食堂端着大碗吃过简单午饭,便开始了采访。和勇说他干缉毒警十来年,经历过了无数次惊险的战斗,特别是那次卧底侦查,终身难忘。
六年前,和勇奉命去到百公里外的境外“金三角”卧底侦查,他独自一个来到大毒枭、“武装兵团长”龙哥的团部,多次冒着生死危险,通过各种手段摸清了龙哥的生产工厂和销售渠道,并将情报秘密发回国内。为抓捕龙哥,在离开团部时,他想方设法将龙哥和运货队带向边境。途中,在穿越边境亚热带丛林时,天下着大雨,他因患痢疾和重感冒发高烧,头脑昏涨,走路漂移,但他与毒贩斗智斗勇,下了龙哥、副官的手枪和手榴弹。经过两天两夜的较量,快到边境时,他病情越发严重,几次晕倒,但他想,爬也要爬回边境,就是死也要死到自己的国土上,以超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战斗精神,硬是将龙哥和运毒队带到边境内侧,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成功将大毒枭龙哥和十名毒贩抓获,当场缴获毒品138公斤、手枪两支、手榴弹4枚、子弹24发,摧毁境外大型毒品工厂两座。
“那次,我真的没有想到还能活着回来,住在龙哥团部,随时都面临拉出去枪毙的危险,后来我被几个持枪雇佣兵蒙上眼睛拉到龙哥的工厂时,看到工厂外大树下面堆了上百具人体骨头。在龙哥考验我时,要是有半点闪失,我也就成了一堆白骨。”和勇从桌子上抽出两张纸巾,擦了两下湿润的眼眶,说,“那时,我想得最多的是,我死了,如何给爸妈、妻子和儿子一个交代,就连我在哪里在干什么,他们都不知道,但我没有任何办法,也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用手机悄悄给他们发一条短信,告诉他们我在外面出差,很好,不要挂念。其实,我受到的威胁和恐惧,只有自己知道。”
从一位生死都不惧怕的缉毒英雄的眼泪里,我读懂了他内心的英勇、善良和柔软,也禁不住淌下了泪珠。
每一次抓捕,都面临生死考验。
查缉大队的战斗故事可以堆满一座房子,我白天不停地采访,晚上加班加点地整理,总想尽快将战斗在边境缉毒警察的事迹写出来。
采访结束,从保山回昆明的火车上,我听到有人说,现在社会很和谐,你看大街上没有了小偷了、也没有了抢劫了,日子很平安、很幸福。但是,哪有平安幸福会自然来?是因为有人在前面,用胸口、用生命在挡刀挡弹,挡住了各种危险。
云南公安机关是一个英雄辈出的队伍,民警常年扎根边疆、坚守边境,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十八大以来,为了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安宁,先后有140余名公安民警光荣牺牲,有2100多名民警光荣负伤。他们的壮举,常常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民警们默默无闻地做出的惊天事迹,用文字语言讲述出来。我怀着深厚的责任和情意,经常深入边境一线侦破案件现场,真实地记录着边陲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用自己的满腔热情,颂唱着云岭高原一曲曲正义的赞歌。
2012年2月26日西双版纳州公安局缉毒民警柯占军,在抓捕毒贩战斗中冲锋在前、英勇战斗;在激烈的枪战中,被两名毒贩连开数枪,将他的胸口和头部打穿,可他仍然死死地抱着毒贩的腿不松手,身下留下一条五米来长的追捕血路,之后壮烈牺牲。十多万各族群众涌上街头,挥泪送别缉毒英雄柯占军。我深入边境,连夜采写出5万多字的报告文学《澜沧江边英雄花》,将英雄壮烈牺牲的战斗场景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原玉溪市公安局青龙厂毒品查缉站长李浏华,拼死战毒贩,九死一生。我跟着他一起吃住、一起追击在大山,一起战斗,以铿锵的豪情,写出战斗报告文学《死亡线上的较量》。
去年,为了深入挖掘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民警张从顺、张子权英雄父子的英雄事迹,我奔走在临沧边境100余天,行程1500多公里,沿着父子抓捕罪犯的路线,深入采访父子俩挺身而出、冲锋在前,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用生命战斗在边境的英雄事迹,写出了报告文学《红碑》。
当这些战斗事迹在《啄木鸟》《中国报告文学》《中国警察》等刊物发表后,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和社会宣传效果。
一部报告文学,就是一部边境的战斗报告。
“守好国门,就是守好自己的家门。”
云南边境的缉毒警察们,不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初心,忠诚履职,努力前行,以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和服务百姓的奉献精神,坚定地守护着西南边疆的万家灯火安宁。
作者简介
胡正第,笔名七龙洞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昆明网络文学协会会员。先后在《啄木鸟》《中国报告文学》《北京文学》和《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云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其中有120余篇作品获奖。
编校 | 谢昕丹
制作 | 杨玉洁
审校 | 季伟
核发 | 杨桂峰
图片 | 来自网络,仅用于公益传播

用户注册
-
发送验证码发送验证码
-
-
-
-


登录会员中心
-
发送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