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温星(W),阅读推广人、文化活动家,奔来书院执行院长,中国作协会员、昆明评协副主席
对话嘉宾:周洲(Z),中国作协会员、昆明市文联签约文艺家、西双版纳澜湄网络文学协会名誉主席
周洲与温星
为何创作《猎海日志》?
W:小说、诗歌、绘画、书法、传统文化、谈天说地,都是一门艺术!新浪专访间·温星谈艺录!欢迎朋友们走进新浪专访间,跟我一起畅谈专属于你独有的艺术!
欢迎来到新浪专访间,我是本期主持人温星。本期,我们请到的嘉宾是锋芒毕露的网络作家周洲,欢迎一下!
Z:嗨,新浪的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新浪做客,我是周洲!
W:认识周洲的朋友,都会觉得,她其实是一个挺乖巧的小女生,但在很多读者心目中,她可能会是一个大魔王级别的网络作家,因为她写过很多作品,早期甚至写过玄幻的惊悚小说,后来写《猎海日志》,写《巡海夜叉》,写关于《山海经》的大系列,而且也得过无数大奖,所以,网络文学领域的“大魔王”。周洲,首先我想问一下,这是不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误解和误读?
Z:呃,我觉得要看魔王这个魔字怎么理解,如果指的是作品的题材,确实,幻想题材是有一定魔力,它能通达过去、也能直达未来,能给读者创造一个庞大的世界观,确实给人以魔幻的感觉,这样说的话,这个魔字我认啊。但如果是说我本人有魔性呢,呃,我还是有点主角包袱呀,不想认这个标签!
W:我觉得迄今为止,你的首席代表作当然就是《猎海日志》,无可争议。我们是在云南这个远离大海的内陆省份,最开始,你是怎么想到要写这样一个海洋题材?
Z:大家说到云南,肯定都觉得云南是一个高原省份,离大海很远,但是我想说的,其实云南离大海是很“近”的,因为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航海家就是我们云南昆明人。
W:嗯,郑和,伟大的郑和。
Z:对对对,昆明昆阳人啊,郑和就是我的老乡和街坊,这话可不吹牛,我就是昆阳人啊!小时候肯定大家都会去公园玩,学校经常会组织春游,对不对?我去的第一个公园就是郑和公园,就在母校马路对面。郑和公园有一个巨大的郑和塑像,你想啊,一个小孩子,站在一个大大大的塑像前面,仰望的时候,肯定会问一个问题:谁呀这是,竟能矗立在这里?这就是我了解郑和的起点,而且呢,既然你是郑和的邻居,以后你的老师、同学、叔叔、阿姨等所有身边的人,都会不断地跟你讲郑和的故事吧?潜移默化,我就开始喜欢郑和,从喜欢到去了解他的事迹,到开始慢慢理解他为什么成为一个航海家。这就是一种榜样的作用吧,历史人物对当下人的榜样作用。

昆明籍世界著名航海家、外交家郑和
W:创作这部《猎海日志》,一部本土非常罕见的海洋题材作品,我理解,你至少有一重维度,是要献给、要致敬郑和这样一位老乡和先贤吧?
Z:应该说,是想借此在某种程度上去追寻他的精神与步伐吧。但你追寻一个人的步伐,不一定要以他的方式,你要用你自己的方式去追寻。
W:所以,你提起了笔,就有了这部长篇小说《猎海日志》。
Z:对,每个人擅长的东西不一样,对于我来说,文字是我能够实现并且也更擅长的东西吧。以前有一个论调,说幻想题材和海洋题材都在西方,我不以为然,可以把我们的《西游记》《镜花缘》和《三宝太监下西洋》丢在他们面前,他们就可以闭嘴了。现在,我们用悟空和哪吒,不是也已经征服世界了吗?
W:所以你现在写《猎海日志》,也就有了点挑战的意思吧。郑和是我们在小学历史课本里就知道的,但是,当然,他是昆明人这一点,可能大多数人都没留意到。我认为,郑和以及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对于当时中华民族(明朝)国际地位的彰显,对于当时以及后世国际政治格局的巨大影响,其重大的历史价值与地位,至今仍未得到足够的认知与发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也是你作为郑和小老乡来创作一部海洋题材作品的价值维度之一。
Z:确实是这样。我们大中华民族是一个持续书写历史的民族,从春秋战国到现在,我们都会记录自己的历史。但是,这些历史大部分都是陆地历史,对于海洋的历史记录却非常少。
W:《明史》中,对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也非常简略,寥寥几笔而已,而非常详细的郑和及其随行团队记录的下西洋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又非常诡异地“被销毁”了,没有一点内容流传下来,这是一段悬疑至今的著名公案,让如今关于郑和的研究困难重重。缩小到我们地方来看,《云南通志》等权威地方史料中,对于云南史上这位超级大牛的记录也是少得可怜。
Z:记录历史是需要靠史官的,比如说我们著名的司马迁这样的人物,但航海过程中,应该没有什么史官跟随,我国古代非常有限的关于航海的历史,基本都是由民间补充记述的,非官修,甚至,有些航海方面的情况还是根据国外的记录反证过来的,我们去外国的史书里查到了,噢,才知道,原来我们中国有这么一段航海的历史。
W:我们当下,要研究要致敬那段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有各种不同的方式。2023年,也是我们云南人,当代著名艺术家钟开天钟老花了13年呕心沥血的一个作品完成了,500米的国画长卷《郑和下西洋》,气势恢宏啊!这个巨作里面,就有着非常宏大的海洋文明背景,《猎海日志》里面也有着类似的时代与海洋文明背景。

九年采风与电影改编
W:有一个问题,我其实是有些怀疑的。
Z:啥,温星老师,您说,您说。
W:据说,你为了创作这个作品,居然花了9年时间到世界许多国家去采风、调查,为此做了大量准备,甚至还专门学会了潜水,学会了驾驶帆船。但是,我只能说“据说”,我也有点怀疑。
Z:哈哈,那现在就官方辟谣一下啊,你说的都对,没什么谣要辟的!我为什么这么做呢?可能也因为我是一个云南人吧,云南虽然有很漂亮的高原湖泊,洱海啊滇池啊等等,但我们的确离海很遥远。温老师你知道的,写作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你能编一个故事,和你能把一个故事写到入情入理,让别人相信,一句话,最好的小说就是假的故事都能让读者当真……
W:以假乱真,其实就是写小说的境界之一。
Z:那怎么样去当真,小说里大量丰富的细节该怎么填充呢?我在写这个书之前,甚至是旱鸭子,连游泳都不会。你怎么才能把航海这个事情写出来,写明白呢?单看点资料绝对不行,写小说这件事情,你的描写,你的感受这些,都必须通过血肉丰满的故事去讲述,去传达。那怎么办呢?我一直都奉行一个原则,我第一个读者肯定是自己,我的先让自己满意,才能把东西拿出去,如果连我自己都不满意,都觉得假,就不要拿出来骗人、丢人了。
W:你说过,你的作品都是用脚写出来的,其实,任何一个比较优秀的作家都这样,闭门造车可不行。
Z:我一开始也没有什么宏伟蓝图,后来也就这样,一直写了下来。一开始,我只是小小地把游泳学了一下,我发现我很喜欢水,这也算一种天分吧。到我去采风的时候,坐上船,突然又发现了我的第二个天赋,呃,无论浪多大,永远不晕船,全船都吐了,只有我醒着!我采风主要是去了南洋,以前说的南洋,是一个历史概念……
W:我理解为,其实就是郑和下西洋的大致方向吧,郑和其实是先南下,再朝西。
Z:是,基本上就是追寻着郑和的足迹去的。我其中印象比较深,是那次我去到了一个叫马六甲的地方。
W:马六甲海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咽喉要道,郑和船队多次下西洋的时候,都曾在这里休憩,采购补给。
Z:马六甲这个港口城市,遗留了很多郑和的以及跟各种沉船有关的遗迹、传说。我遇到一个这样的事情,这里相当于是一个古玩店和旧物收藏店,有人告诉我,说我们马六甲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叫做海上鬼市,你要不要去看看?
W:海上鬼市?
Z:其实就是黑市,鬼市的名字是我给它起的。人家叫一个非常拗口的马来西亚名字,念不了呀,翻译不了。这个市场呢,它是开在夜里面的,而且是海上。怎么开呢?会有一个掮客专门组织,地点不固定,时间也不固定,到了一个时间呢,这个前客就会发一个坐标,好多船主就带着货聚集在这个这里,然后呢,会有另一批掮客,专门带人去买东西。呃,我觉得好有意思,有点像探险故事里面,你去了,是冲着揭开一个神秘的大幕去的。

W:那这个海上鬼市,卖的都是什么东西?
Z:一些是海洋里面稀奇古怪的生物,各种贝壳什么的,那次我去,看到了一个超级的蓝色的阿拉斯加帝王蟹,不多见的。后来我还专门查了资料,这个蓝色相当于是人患了白血病的感觉,才会变色。还有很多,就是各种各种从海底捞出来的沉船的遗珍了。马六甲很多这种人和公司,他们取到了打捞证,定期去打捞沉船,他们的职业和名字,叫“沉船猎手”。
W:嗯,沉船猎手,类似你《猎海日志》里的“猎海参军”。
Z:对,他们专门地去打捞沉在海底的东西,捞起来了,就在这个海上鬼市里卖。所以说,在这样的鬼市,你可能会淘到世界任何国家远古的宝贝,有时我就觉得这特别像一场梦。这个鬼市本身也像一个梦,晚上关了,第二天就找不到了,它是移动的,而且不定期开。我们云南的赶集,时间地点都是固定的,这个是赶海集,不固定,有点魔幻的感觉。
W:这许多见闻和好玩的事情,应该都写进你的小说里面去了。
Z:你看《猎海日志》的开头,就是我的亲身经历。开头是在一个博物馆里面,主角去看一个江心镜,那是从印度尼西亚乌里洞岛海底打捞起来的中国唐代沉船里的宝贝,那船叫黑石号。那面江心镜,后来据古物专家鉴定,是唐代的一个高仿品。唐代的高仿,放到现在也是个厉害的古董了。
W:《猎海日志》的电影改编拍摄是很成功的,是陈小春对吧,男1号?
Z:我只能说改编了、拍了,你要说有多成功呢,不好说,我觉得它就是完成了改编的任务。
W:作为一个电影应该是成功的,只是说我们都知道,改编后的电影跟原著之间,很多时候都不像是一个作品了,对吧?编剧的改编,你满不满意?
Z:呃,我这个人对改编的态度是这样啊,有些作者喜欢去参与自己作品的影视改编,我相反,我是永远不参加我作品的改编的,除非……
W:除非给你一个天价的改编费?
Z:不不不,除非制片方觉得实在没有人能写这个东西了,没有办法,那我来,其实我也是一个职业编剧啊。
W:你是怕被导演给折腾死吧?
Z:也不是那意思。我是一个永远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作者,在创作上,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呕尽了我在这本书和这个题材里面的所有才华。一本书,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就好比母胎教育,我是肯定倾尽全力的,哪个妈不会好好地给自己孩子最好的营养,对吧?但是该送出去给老师教的时候,你还得送出去,这部分是你不可能做得好的。
W:你这个观念很好。
Z:比如说,我的小说卖出版权了,有影视方和职业的编剧来参与,我认为他们整个团队是会把这个书当做他们自己的孩子,去重新教育的,他们有他们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要求,至于成果怎么样,我没有任何可以抱怨的。影视方欣赏你的作品,买了你的作品,你的作品得到了搬上大银幕的机会,这对作者来说已经很难得了。
W:这种态度我非常赞赏。我曾经听到很多作家抱怨,其实呢,说白了,有一点,哎,“又当又立”的意思,说我的版权卖了,才给我多少多少,然后呢,改编得一塌糊涂,还不如我亲自来——这些呀,都是废话!
Z:哈,心态不好。温老师,你可以这么说啊,我可不敢,我就怕被捧杀掉啊!
W:你当然不敢说,这个话,我作为评论家敢说。
Z:哈哈,请注意,这是温星老师的立场,不是我的!完了,完了,我的求生欲好强啊,哈哈哈!

云南出版业里程碑
W:这个《猎海日志》第一版,是2018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第二版2023年,是我们云南人民出版社。我认为,它从装帧设计,到周边的文创开发,都实现了云南出版史上的重大突破。周洲,请你来把它打开,给大家展示一下。
Z:好的,我要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这本书。除了因为它是我写的之外,我还想讲一件特别牛的事情,别看这本小小的书,里面有两个国家级发明专利。
W:哎哟,这个太稀罕了。
Z:首先这个书开箱就很有意思,这书壳设计是一个花开的感觉,打开后呢,有两个部分。我先要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世界航海图。
W:这是个世界航海图?这个设计太牛了。
Z:对,里面还有一个书里的大事年表。打开这每一个地方,有许多道具和小物件都是非常用心设计的。大家看到这个封面白色的部分,是小说的部分,是全彩印刷的,里面有好多插图。呃,这儿是我的签名,还有藏书票,还有我采风过程中搜集到的一些珍贵的资料,1:1复制的,比如这个,是我们中国清朝时候海盗立的一个契约书。
W:什么海盗契约书?
Z:对,原件是很重要的关于航海文明的一个历史物件,我们就做了个1:1的。这个大事年表,麻烦温星老师贵手一伸,一起拉开展示一下,这里面有一些书里面的设定、概念,一些世界观的东西。
W:这本书给大家的新奇感真是非常强烈的,以前确实很少有这样的出版物,在云南,这可说是出版史上的里程碑。
Z:对呀!这个书除小说本身以外,还有游戏的植入。什么游戏呢?探险家的笔记本。我在采风准备写作的时候,采访过很多专门找沉船的人,就是沉船猎手,职业的海底打捞人。我们根据他们的职场经验,他们怎么从历史史料里面去发现一个沉船,然后怎么组织打捞,等等,做成了这样一本很有考古意味的东西。
W: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笔记本。如果再做一本你的采风手迹,也是非常好的。
Z:接下来,我要说这个书设计方面厉害的一个事情了,这不是一本海洋小说吗?大家说,书最怕什么?
W:其实最怕火,藏书的第一大忌就是火,但这个时候我知道,我应该说,最怕水。
Z:哈,好吧,我们这本书不怕水,还很喜欢水,来。我给大家变个魔术,我把水浇上去……
W:这有巨大风险呀,把书毁了怎么办?这书你已经送给我了。
Z:如果弄坏了,我重新送您一本。大家看,这个封面倒上水以后,产生了一个很神奇的变化。
W:呀,变成大海的蔚蓝色!
Z:不一定是蔚蓝色,其实这封面是个盲盒,你洒上水,可能变成好几个颜色,黑色、粉红色、蓝色。
W:蓝色最好了,大海的颜色和蓝色的颜色。我摸一下,手感会是湿的吗?
Z:现在有一点点湿,一会儿就恢复了,又可以浇水,它是可以循环的。

云南人民出版社《猎海日志》装帧设计及周边文创,皆令人惊艳
W:真是很特别,这就是一项国家级发明专利?
Z:这个技术以前是有的,运用在其他地方,但是用来做图书封面还是第一次,就是全球首次采用了“遇水显色”的工艺制作封面盲盒,这就是一个国家级专利。还有一项,就是这个密码锁,书翻到一半的时候,呃,突然被锁起来了,这是不是有点反阅读了啊?
W:哟,解不开密码锁,就没法继续读下去了?
Z:就是有点这意思,先在封面上浇水,就是下海了出海了,航海过程中呢,肯定有大风大浪艰难险阻,必须开动脑静,乘风破浪,去打通关省级才可能最终胜利吧。您看看,这就解开密码了,可以继续了,这个很厉害。我经常都会想起,我去海上探秘郑和的时候,常常都会感受到了巨的民族自豪。我们国家向来很少去讲航海的事情,但其实,我们真的是一个航海强国,为海洋探险这个事情输入了无限的人才科技,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海洋交流的故事。
W:嗯,这方面集中就体现在我们昆明人郑和身上。
Z:对,郑和是最重要的代表。我们一直用海上交往,来传递我们的和平、开放、包容的民族心态。
W:我知道,你的《猎海日志》也出海了,好像反响也很不错。
Z:这真是我们最最自豪的一个事情了。2024年,我和云南人民出版社的老师们去参加伦敦图书节。我们在图书节上展示这个书,展示这个封面,就有外国人来问:你们这个设计,肯定是进口的专利吧?意思就是说,中国的出版社哪做得了啊。我们立即把专利证书拿出来,啪地拍在他面前,说如果你想要这个专利,欢迎来我们中国进口。哇呀,你知道吗,那一秒钟,现场一下就燃了,好多老外好多华人都看着!
传统文化元素与“含滇量”
W:优秀的网络文学里面其实有很多国风和传统文化元素。大约是2009年,中国作协开始接纳网络作家成员,可以说就是这几年,网络文学作家已经进入了正式的文学殿堂。其实,你笔下也有很多传统文化元素。你新的小说《狩梦司》,就比较典型。
Z:对,2024,我尝试了一个新的题材,以前我主要是写科幻的嘛,而且尤其集中在海洋科幻这个领域。一个作者创作到一定程度,都会想要去拓展一下自己的可能性,我就创作了这个我第一次写的题材,算玄幻题材,幻想力题材。
W:其实很多人对你的印象就是玄幻作家,但你告诉我你自己的界定主要还是科幻作家。
Z:我主要还是科幻,这次大胆尝试。有次在国外的一个图书馆,我偶然看到了一本中国的古籍,什么古籍呢?《白泽精怪图》,比《山海经》更早的一个古籍,里面记录了 1万多种中国古代的精精怪怪。这个书并不藏在我们中国,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被撕成两半,流落到海外,一半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一半在大英图书馆。我机缘巧合地知道了这本书,就去求了一些我在海外留学的朋友,他们帮我拿到了影印件,我觉得太有趣了!
W:嗯,你之所以写《狩梦司》这部新作的缘由,就在这里。
Z:我去年上鲁迅文学院的时候,叶舒宪教授给我们上课时说,我们中国有五千年历史,这叫后五千年,其实,我们也许还有前五千年史。
W:是的,越来越多的考古研究,其实是能证明的。
Z:对对,考古的证据,我们都知道三星堆,已经一点一点地揭秘。我们云南也有相关考古发现,目前还没有公布,其实也接近于三星堆时代的文化了。还有比如说,我去上海震旦博物馆,看到了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那就是史前的,还有我们经常提到什么河姆渡、半坡文明之类。中国历史夏朝以前是没有的,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呢,就不叫信史。但是我们又有那么多的传说,散落着一些残卷,告诉我们远远不止五千年。那么,就是在这个《白泽精怪图》和一些意外的启发下,我写了这本《狩梦司》。

W: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呢,我们中华文明远古的梦?
Z:讲的是梦世界。梦这个东西对于大家来说耳熟能详,我们平时讲梦时可能都会提到《周公解梦》,现在有人把它当做封建迷信来看。说到梦,在西方,女孩子会去玩塔罗,在印度的话会提占星,对不对?其实在上五千年的时候,我们中国有类似于塔罗占星的东西,叫做占梦术,但早就失传了。我竭尽全力,花了2到3年的时间,到处去找去研究这个占梦术,干什么呢?就为写这个书。我发现可能是仅存的关于占梦的书了,就在《敦煌遗书》里面,大概只有22本。里面提到了很多东西,很有意思,它还和易经有关。其实,我们周朝是专门设置了一个官职的,就叫掌梦官,专门占梦。中国很多成语典故也和梦有关,梦笔生花、黄粱一梦、南柯一梦啊,还有庄生晓梦迷蝴蝶,等等。
W:梦这个东西确实非常复杂,到现在为止,在现代科学里其实都还说不清楚。
Z:作家的研究方式,和科学和学者,肯定都不一样。学者是一定要研究可信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找证据比较重要;作家是什么呢,找空间比较重要。一个写作题材,有了空间,就能立得住了。
W:还没写完,作为一个IP,好像已经有人盯上了,是吧?
Z:呃,已经在谈一些电影改编的事情。但我对这件事情呢,很佛。我觉得不管改编不改编(拍摄),你的基础都必须很扎实,立得住。
W:嗯,作品本身永远王道。
Z:作为作者,我只有一个义务,就是把它写好,尽我所能,不然,这么好的题材就白费了。其实我是主写科幻的,现在尝试了一个新的风格,就是把历史和科幻融合在一起,其实《猎海日志》里就在尝试了,这是一个科幻选题,但是我在里面融入了很多历史和海洋文化的内容。新作《狩梦司》,我也这样融合了。
W:咱俩可以多说说《狩梦司》,也算帮你的新作打个广告。
Z:哈,今天新浪专访间,相当于是我们云南的会客厅嘛,借此也为自己家乡打个call。我在《狩梦司》里有一个设定,云南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甲马纸,特别有意思,呃,今天现场没有,求后期P一下啊!温老师,我发现咱俩的聊天有点伤后期啊,哈哈!
W:甲马是一项省级非遗,就叫甲马,没有后面那个纸字。
Z:我新作里,直接把甲马设置成了一个神级道具,一个神仙,一个很“滇”(癫)的神仙。甲马是很民间很神秘的一种文化,起源于唐代。类似于这样的神仙,我发现都很“滇”(癫),什么五通五路神,什么安眠好神,是真的啊,人家本来就是这么个神,不是我编的,我觉得特别“滇”,我觉得也是“滇”(癫)文化的一种。这样的风格,其实很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喜好,年轻人都喜欢一些有趣和轻松的东西。
W:所以啊,甲马作为一个非遗的工艺品,在很多文创店、书店,向来都是很好卖的。
Z:对,我也买过。云南有很多这样的好东西,但是可能因为云南好东西实在太多,我们又是一个多彩多元的文化,我们的故事好像也没有那么统一,所以,有时候就需要一些二创。
W:也就是文学化的创作,比如说进入到你的这个小说里?
Z:对,我就把甲马编进了小说。怎么讲呢?比如说啊,我现在要把面前这个摄像小哥哥打翻,因为他没给我开美颜,我不爽,那我要怎么办呢?我祭出一张甲马纸,然后,甲马纸上面的那个神仙,就从纸上面跳出来,冲到摄影小哥哥面前,把他暴打一顿,然后把我的美颜一键点开!就这意思!
W:哈哈,你讲得眉飞色舞,可能比你小说里写得都还好玩了!你知道吧,《水浒传》里面,那个神行太保戴宗,他要施法他要奔跑的时候,就是拿出两个甲马来,拴在自己脚上,就跑得飞快。
Z:对对对,神行太保戴宗!我这小说不是还没完吗,还打算把瓦猫也写进去呢。瓦猫也是一个很“滇”(癫)的东西,都是云南的“滇品”嘛。哎呀,这书的“含滇量”真是太高啦,咱俩今天的对话“含滇量”也超高!
W:所以我说呢,在当下中国文学的格局中,网络作家其实承担了挺多文化传承的使命。如果更多读者读到了你的作品,应该会认同我的说法。我们云南的另一位在当代中国影响力非常大的网络作家——意千重,她在这个价值维度上所绽放的闪光点,则已经是非常好的被大家所看见,她的《国色芳华》改编拍摄的电视剧,去年已经创了收视率新高。周洲和意千重一样,都是基本同类型的优秀的网络作家,祝愿她们都能走得更远,为我们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本文来源:中国网络作家村公众号 温星入滇记)

用户注册
-
发送验证码发送验证码
-
-
-
-


登录会员中心
-
发送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