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未认证

登录会员中心

登录
注册
未认证
重新登录
昆明网络文学协会会员胡正第:网文写作一年一个台阶 成果出其不意
2025-06-23 12:04

  编者按:云南网络文学是伴随着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成长起来的。云南网络文学人才辈出,云南网络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云南作协网络作家分会、曲靖市文联,共同推出“见证中国网文历程,共筑云南数字巅峰——云南网文这十年”大型访谈活动。该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网文的辉煌成就以及云南网络文学的丰硕成果,扩大云南网络文学的关注度,扩充网络文学创作队伍,推介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好作家、好作品。

  访谈嘉宾介绍:

  胡正第,笔名七龙洞主、七龙歌,高级警官,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优秀图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网络作家村村民,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昆明网络文学协会会员,遵义市文联签约作家,起点、七猫、咪咕等中文网签约作家,“彩云之南公安作家群”创建者。共发表作品710余万字,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若干。

微信图片_20250623115626

  访谈人介绍:

  官玉华,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曲靖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官:正第警官,很高兴能跟您聊聊创作的话题。首先,想了解一下您是哪年开始创作的?是借助哪个平台发表网文作品的?创作一开始就成功了,还是经过了很长时间才成功的?

  胡:二十年前,我当军报记者时常奔赴基层采写新闻。十年间,我在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采写报告文学,偶尔也会写点诗歌、小说。近三年来,我转型创作网络小说和影视剧本,收获不少,感慨也很多。

  1993年,我军校毕业后调到武警云南省总队政治部,担任《人民武警报》《解放军报》记者,后来还当了电视新闻记者站站长。我背着相机深入边疆战斗一线,日夜不停地采写守卫在边境的官兵事迹,撰写了大量新闻稿件。《扫毒归来》《今日平远街》《千里苗山送光明》以及“全国标兵”杨露、“缉毒英雄”“人民卫士”方红霄等一大批先进人物的英雄事迹,以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云南日报》上大篇幅刊登。

  2000年,我转业到昆明市公安局当了一名侦查员,与队友侦破各种大案要案数百起。工作之余,我将亲手办理的大案要案写成报告文学,如《震惊全国的麻醉抢劫案》《滇池奇异杀人案》等。三年后,我被调入云南省公安厅政治部组建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日夜采写新闻稿件,审定发布新闻,先后组织发布了《马加爵杀人案》《躲猫猫事件》《红河特大爆炸案》等重大新闻。同时,我努力采写新闻稿件和报告文学,《全国最大的造枪案》《缉毒标兵明正彬》《一级英模吴光林》《勇斗毒贩的罗金勇》等作品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后,引起了良好反响。

  后来,我竞争上岗到综合部门工作,队伍管理、公文拟写以及日常事务十分繁忙。但每当看到有民警与犯罪分子搏斗倒下,有民警流血牺牲,我就会抽出时间拿起笔,采写新闻和报告文学。再现缉毒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民警柯占军的报告文学《澜沧江英雄花》,记录九死一生的缉毒英雄李浏华的《死亡线上的较量》,讲述英勇牺牲的禁毒民警张从顺、张子权父子事迹的《红碑》,介绍保山禁毒流动查缉大队的《缉毒尖兵》,描写“靠影子、靠气味破案”“英雄虎胆,横扫一线生死绝码”的刑警张绍清的《绝码》,以及《天剑——“301”昆明火车站暴恐案现场处置纪实》等作品,在《中国作家》《啄木鸟》《中国报告文学》《中国警察》等媒体平台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良好反响。

  官:如此看来,这也是传统老作家转型的佳话。那么,您是如何完成从警文转写网文的过渡的?转型的感受如何?警文和网文的相同点是什么?

  胡:2021年,我调到云南公安文联主持工作,带领全省公安机关的文艺爱好者创作各类文艺作品。这期间我发现,以前写作比较积极的同志半年都没有动笔了。一问才知道,以前那些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都萎缩停刊了,发布的平台越来越少。没有了发表平台,大家自然写得就少了,有的甚至开始“躺平”。

  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多、奉献大的队伍,特别是驻守云南边疆的民警们,牺牲的民警数量在全国排在前列。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为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安宁,社会需要法制宣传,民警队伍需要鼓舞士气、振奋精神。

  思来想去,还是要发挥全省多名县市级以上的民警作家的特长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网络十分发达,传统的报刊杂志虽然萎缩,但网络文学却异军突起,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看小说也十分方便。民警与群众息息相关,相信大家也喜欢看警察题材的文章。于是,我就组织大家试着写网络小说。果然,发现有十多名基层民警已经写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的小说,正在寻找发布平台。我们就找中文发布平台签约、发布小说,采取网文形式,让警察故事网络化、广泛化,讲好边疆警察故事,让最底层的人们都能看到警察的工作、生活和查处各种案件的情况,努力进行公安宣传和法治宣传。

  我自己在艰难地探索、转型创作的同时,组织了三十多位省级以上公安作家、成绩较好的作者组成“彩云之南公安作家群”,潜心学习、精心创作。2022年,我们联合网络大神级作家赵伦等8位作者在起点中文网,同时发布了反映云南公安民警英雄事迹的8部长篇小说,如《虎警》《小城法医》《您好!蜜警官》《边疆铁警:横破密码》等作品。后来,我创作的长篇小说《女警天关》,荣获“2022第八届滇云网络文学大赛”一等奖。2023年,公安作家群创作了《我的师傅慢半拍》《薛警官探案》《警界强龙》等多部长篇网络警文,在七猫、番茄、起点、咪咕等平台连载。2024年,除了创作小说剧本《边城追凶》《大国崛起 从缉毒开始》等外,我创作的小说《缉毒:三颗子弹》、电视剧本《长夜猎罪》《绝境死线》、电影剧本《猎狼之狙杀令》等,已陆续签约改编拍摄。

  回过头来看,从传统文学转型到网络文学,是一件很费精力、很痛苦的事情,就像新兵一样要从头学习、重新掌握很多新的知识。不仅思想观念要大转弯,创作方法也要彻底转变。但工作需要、自身需要、时代需要,不转型就会落后挨打。公安作者们发扬战斗精神,不断地向本地网文作者、大神老师们请教学习,不停地探索、实践,动笔写、开步走,一点一点地摸索,一点一点地积累,从熟悉的派出所工作、侦破、抓捕写起,从通讯、报告文学,到写小说、写网络文学,一级一级地提高。

  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素材后,我们又开始尝试写电视短剧、电视和电影剧本,不断推动警文创作向高端发展。

  官:看来警官的感受就是不一样。那么,除了目前的写作,您有没有尝试写其他题材的作品?

  胡:三年来,可以说,经过我们的努力,从写通讯、写报告文学,转型到创作网络小说,再到创作剧本、改编剧本,一年一个台阶,我们快速探索跨越了“三级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我们发展了十一位省级作家,去年,有三位公安作家加入了中作协,取得了二十年来云南公安队伍没有发展中作协会员的良好成绩。

  下一步,除了继续采写报告文学、提升警察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水平的同时,我将加大剧本的创作力度,推动行业文学向广泛的网络文学发展,再快速提升到创作高质量、更加符合市场宣传需求的影视作品,实现警察文学与社会宣传价值的良好融合。

  另外,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市场需求,以及时代发展,我还将尝试创作学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题材的作品。

  把生活工作写成小说,把人生感想写成文字,将体会到另一番乐趣。

  总的说来,紧跟时代发展,结合实际需要,创作网络文学,培养自身爱好,也让自己多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能够提高自身价值,也能实现双赢。

  官:好的,非常感谢胡警官,期待看到您更多的警文转化为网络文学,为读者带来更多的精神食粮。

  (来源:云南网络文学研究中心 作者:胡正第 官玉华 原标题:【见证中国网文历程 共筑云南数字巅峰】转型,从提升创作力中展现文学的价值——胡正第访谈



用户注册

  • 发送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阅读并同意 注册协议
注册
重置密码
有账号?去登录

登录会员中心

  • 发送验证码
登录
登录中
该平台支持彩龙社区用户直接登录
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没账号?去注册

提示: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您更好的网站使用体验,建议您使用 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